木制品花费最大
一般家装所用的木制品有地板、木门、门框、现场定制家具、厨房橱柜及各类木线、地格栅等,约占整个家装费用的30%。如果采用木质吊顶、墙裙、楼梯、衣帽间等装饰,比例会更高。同时,木制品制作的技术含量也最大,是容易出质量问题的地方,换句话说,装修的施工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木制品的质量。
容易让家装工程“破相”
木制品关系到家装工程的“面子”,可这“面子”却也最容易“破相”。在使用中容易发生变形、开裂、起弯、出现瓦片状等质量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主要有:
干燥处理不到位。木材干燥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艺,处理得好与坏,对木制品质量影响颇大。一般优质的木制品都先经过较长时间的自然干燥,然后再进行人工的除湿干燥。不同质的木材干燥工艺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没有先进的设备,较大的场所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即使经过干燥处理,最终还是会出现上述质量问题的。
木制品受水分侵蚀。经过干燥处理的木制品,如果封闭不全,受水分侵蚀后,就会膨胀,因此木制品未油漆前不要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铺设地板时,要注意底部防潮处理。
材质瑕疵。一般为虫蛀、双色、变质、裂纹,较容易发生于木材的中心及边缘。
专家调查,问题多多
上海市消费者协会曾就家装木制品中最主要的实木地板市场做调查,结果发现,在22家实木地板经销企业(包括建材装饰专业市场)销售的68种产品中,仍有部分严重存在明标树种与实际树种不符、树种标识不规范和物理性能不符合质量要求等问题。
可见,木制品仍是问题多多。
问题一:名不副实
主要表现为产品明示树种与实际树种不符,及明示树种标识不够规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一般木材冒充高档木材,如把山揽木称为“黄檀”,桦木称为“樱桃木”或“枫木”,木荚豆称为“花梨木”等;二是随意编造木材名称,误导消费者。例如把铁木称为“紫金柚”,印茄木称为“金柚木”,四籽木称为“龙檀香”等。
问题二:混淆产地
购买时,推销员信誓旦旦,并出示外文文件,保证家具是泰国柚木实木;买回家后,请权威部门鉴定,却被判定“不属泰柚,而是产自非洲热带人工林的柚木木材。”这样的事已不是个别消费者的个别遭遇了。混淆木材产地,是一些商家自抬身价的惯招。
如果你到多家家具商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厂商在柚木产地的标法上五花八门。几乎是相同的材质,相同的色泽花纹,有的标泰国柚木,有的标缅甸柚木,有的标南美柚木,有的标尼日利亚柚木;有的干脆不标明产地,只标斑柚、柚檀木;还有标金丝柚木、柚木王的。甚至连一些柚木夹板、中密度仿柚木材做的家具也混称柚木家具。不同的木材品种,有不同的价格;相同的品种,不同的产地,价格落差也很大,可是家具的标价却不相上下,几乎都在18000元左右。
问题三:加工精度不够“精”
加工精度是反映实木地板外形尺寸或允许偏差的重要物理指标,该项目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加工精度的检测项目为长度、宽度、厚度的极限偏差及樟舌宽度。尤其是樟舌宽度负偏差超标,易导致铺设后地板缝隙过大及松动,影响铺设质量。
问题四:含水率总是“水不清”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t15036-1994的规定,含水率应在8%-13%之间。部分样品含水率超标,最大实测值为17.2%。通常实木地板的含水率处于动态,实木地板中的水分与环境中的水分不断交换,含水率接近使用地区平均含水率的,则实木地板的几何尺寸易稳定;含水率过高或过低,在环境湿度变化的情况下,地板的几何尺寸易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板开裂、翘曲、变形等现象的产生。
选购木制品,坚持“五看”
要选放心的木制品,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到工厂实地去看看,一般正规企业的产品质量比较有保障。当无法做到这一点时,消费者应坚持“五看”:
一看色质、纹理是否清晰;二看是否有虫蛀、裂缝修补痕迹;三看加工精度,两头厚度、宽度尺寸是否一致,侧看、手摸,平面是否平整;四看木材含水率是否达到标准,可索要相关检验报告;五看油漆种类是否符合木质要求(油性和非油性木材所用油漆的材料工艺是不同的)。
不选贵的,只选合适的
木材在用途方面各有差异,没有一种木材可以适合做各种木制品的原材料。因此,在选用木材时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树种、性质和用途。
这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的,所以选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树种到性质到用途的方式。即根据树种的木材性质判断木材的合理用途。另一种是采用用途到性质到树种的方式。即从用途出发,选择符合要求的树种,我们工厂在生产实木地板、木门、木线条、楼梯、定制家具的过程中,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来选材的。比如,选择实木地板,就要选择变形小、承重力较高、耐腐蚀的材料;制作家具就要选择切削面光滑、胶接涂漆着色较容易的材料。而在家庭装修中,消费者选择木制品可根据个人需要或喜好,从经济、美观等方面去考虑,而无需对木材之间的优劣进行对比,贵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合适的才好。
标签: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信息
上一篇:
如何才能区分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
下一篇:
辨别石材有妙法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