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转型?
转型是企业掌门人自己和自己较劲,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一段经历。
二、转型的风险
良性的转型:目标明确,循序渐进,能量积累,水到渠成。
失败的转型:目标模糊,动荡折腾,内耗不断,欲振乏力。
其实好多事情回过头去想,当初如果不折腾,咱今天早就不是这样子,早就比现在要大得多了,这些年就是折腾来折腾去,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小企业,说年头,也不短,有几年了,甚至有一些有几十年的,但是到现在,一个亿的门槛就是过不去。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多数是折腾。
读报纸转型,我就想谈谈,咱们这个大形势。人家都说,炒股,你得看新闻联播。那卖油漆呢,得看报纸。真的要关心大形势。如果卖油漆不关心大形势啊,这确实是一个大的错误。我常常说,职业经理人,看的是效益;老板呢,看的是格局。如果作为一个老板,对于你生存的国家的格局、行业的格局不了解,那跟职业经理人是一个水平上的。经理人负责挣钱,但怎么挣、结构上怎么变,那是老板的事儿。所以我们要看看报纸。
三、读报知转型
1、速度放缓,“野蛮成长”的时代结束了
最近几年大家正在看光伏业的事儿,我注意到三个数据。全世界的光伏业所需要的东西一共大约是27.8万千瓦,中国一个国家的产能有30万千瓦,已经超过了,外国所有的加起来50万,中国就占了这么一大块。这种严重的产能过剩,它要是不遇到制裁、不遇到抵制,不遇到贸易壁垒,那才怪了。这就是野蛮成长所带来的后果。对于野蛮成长,在过去我们通常会非常自豪,拍着胸脯说:中国人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欧洲人200年的道路,多么自豪。但是,老子说过一句话: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就是说,横着刮过来的风啊,刮一会儿就停了。大雨、暴雨下一天是不可能的,只有绵绵细雨能下一个月,只有和风才能吹一整天。也就是说猛烈的东西是不持久的,野蛮成长也就是短暂的。当机会来的时候,很多人投入进来,但是接着,就到了其兴也勃,其亡也速这么一个局面。
2、市场调节,“政府救市”的希望破灭了
最近发改委放风出来了:近期不会有所谓的四万亿计划再出台了。
2008年忽然经济危机到来了,中国人没见过这种经济危机。上一次是1929年,那时候中国还是农业国家呢,卷不进来也就没经历经济危机。2008年这一次,中国被卷进去经济危机,政府、学者、企业家、老板全都一下卷进去了,那怎么办?中央来个四万亿,地方再一配套十几万亿。这一次不同了,发改委放风出来,市场的问题归市场,那就是说让市场自己解决问题。而市场自己解决问题意味着政府不会再救,政府不救,自然就淘汰。
3、效益为重,“薄利多销”的理念过时了
以前,尤其是在涂料行业中,关于薄利多销,我见着很多很多的老板,跟我一聊就说:我的政策我的营销方略就是薄利多销。拼命地挤占别人的空间,根本不考虑能从自己占的那个空间挖出多少银子来,结果到最后,降价的人出局了。2004年,记得是在五六月份二甲苯价格三天一报价,甚至到后来一天一报价的时候,那时候涂料价格不涨是不可能的事儿。但是当时有一个很知名的企业它就没涨价,我们怎么算它都亏本,真的过不了多久,这家企业最后倒掉了。
4、创新成长,“模仿跟风”的效果不好了
这么多年,让自己创新确实比较难。那么,跟风就比较容易,比较省事儿。但是我发现最近几年有这样一个好现象,大企业创新少,小企业创新多。所以呢最近几年涂料中小企业创新的反而多起来了。
5、文化留人,“花钱雇人”的做法不灵了
以前,哪有雇不着人的事儿啊。现在,雇了人也留不住。90后那些啊,他可能就因为一句话,跟你打个报告,立马就走了。打个报告走的还算是守规矩的呢,还有的就是拎着包就走的。所以现在,再想用以前那种简单的、粗暴的管理方式来用人,认为“我有的是钱,我能雇到人”这个时代过去了。
6、管理生利,“粗放经营”的利润没有了
跟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咱们涂料行业的,是另外一个行业的。故事是这样的:老板招了个财务总监,过些日子又给这个财务总监配了个财务部长,然后把两个人叫到一块儿说:财务部长管外面的事儿,财务总监则管内控的事儿。两个人互相牵制。财务部长刚来,不知道行业是薄利行业,也就是微利行业,国家政策是另外一种报税方式,然后他就多报了300万的税。财务总监提醒他:多报了,不要交这么多的税。老板呢,也不知道。财务部长就交了。这个企业,净利300万事很难的,但他还多报了300万的税。这个就是他管理的方式,一点儿细致都没有,太粗放了。
7、责任关怀,“损人利已”的企业危险了
大家都关注到了,吉林屠宰场着火了,121条人命就这么断送了。着火原因大家都注意到了,咱们涂料行业的人都知道,6个逃生门锁了3个,着火的时候所有的员工不知道怎么逃生。那也就是说,它从来没有做过消防演习。做涂料的都知道,一年至少一次大型的消防演习,我们所有的逃生门都是大敞开着的。这就是说这个企业在关心员工生命这个问题上是失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