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顾名思义,是指,拿着钱,从企业进货,他们买货不是自己用,而是转手卖出去,对于他们只是经过手,再销售而已,他们关注的利差,而不是实际的价格。企业对他们不是赊销,而是收到了钱的。这个商是指商人,也就是一个商业单位。所以“经销商”,一般是企业,用来说从企业拿钱进货的商业单位的。
经销商这个在中国市场上既传统又中坚的渠道力量,正在遭遇渠道扁平化浪潮和新生渠道力量的考验,在重重压力下经销商或被动或主动地在业务发展战略上作出了适应性调整:
一是部分经销商开始向生产商贴牌甚至自行投资建厂生产自有品牌产品,使渠道资源效益发挥最大化;
二是部分经销商开始进入零售领域,向渠道下游延伸,稳定并巩固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
三是最大化获取优势产品资源,以产品分担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追求企业经营的品类规模。遗憾的是,更多的经销商正在成为生产商的附庸,完全被生产商“套牢”,更在终端零售商与生产商的双重“挤压”下困难重重,更为可怕的是经销商中的弱势群体正在不断地被淘汰出局。
经销商-影响发展十大因素
企业价值观
投机、暴利、虚情假意,这些摆不到桌面上的行为仍然存在于国内IT经销商的发展过程中。
一些销售人员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会在与客户协调、沟通时做些忽悠的事情。事实上,最后吃亏的多是这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欺骗了顾客第一次,第二次呢?要花多大的代价才能弥补?这就是许多好品牌在某个经销商手中越做越差的原因。
对经销商来讲,在企业管理中必须要有一股崇尚正气、尊重人情、体现信誉、传播正确价值观的文化内涵。套到一笔货或者骗到一笔钱就宣布企业倒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经销商只有好好培育市场,企业发展才能水到渠成,省心、省力。
人力资源
重视人才、尊重员工是当今经销商喊出的相当响亮的口号,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在江西,如四平、南方等家电代理商的业务员们年薪五六万元是普遍现象,高的能得到十几万甚至二十万元,但也时常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
对于经销商来讲,产品、人才、网络是他们生存的根本,人才的不稳定往往会造成销售网络暂时或局部的瘫痪,这在营销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个体老板的霸权主义、企业内部的个人英雄主义、管理的不平衡,都是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
系统管理
能够清楚的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
作为每一个经销商而言,我们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这个很重要。为什么有的人做同样的产品,甚至同样的品牌,别人就可以做的风生水起,而我们很多人却一直在生死线上挣扎?我们在同经销商沟通的时候,常常会例举一些成功经销商的案例,就是为了告诉他们:产品没有问题,品牌同样没有问题。你没有做好,并不是因为产品、品牌、消费者、市场大环境。问题只是出在你的自身。你的优势在哪里?你的劣势在哪里?尝试分析下就可以发现很多问题。
理解名与利之间的关系
唯有出名,才有机会带来更多的利益。很多老板似乎都没有重视“名”,所以生意才会越来越难做。而有些人尝试了,并且成功了,亲身体会到了,才发现“名”与“利”之间的关系。可以试着想一想:如果整个卖场的老板都能帮你卖东西,会怎么样?如果整个卖场连门口的保安都能帮你卖东西,会怎么样?到了那种时候,你还会愁客户不进门吗?其实道理很简单,当所有的人都知道你,并且都知道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你就离成功不远了。让所有的老板都知道我在销售什么样的产品,要走出去,不能每天坐着等顾客上门,坐等只能等死,只有走出去,告诉别人,才有机会销售自己的产品。如同演员只有出名之后才有更多的机会,歌手只有出名之后才能名利双收,这些年湖南卫视的“超女快男”们,哪个不是挤破头都要上?想想王宝强的经历,想想旭日阳刚,哪一个不是出了名才获得了更大的收益?
建立一定的人脉关系
人脉并不一定就是财脉,但是没有人脉对于一个想要成功的经销商而言,似乎会更困难一些,没有人脉的支撑,出名从何而来?
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懂得借势
资源,说白了就是我们手上有什么。可以是现实中的货物与产品,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资料与情报。我们每个人手上都有很多的资源,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比如我们经销商手中的产品与品牌,我们手中的一些已经产生销售的客户,以及我们公司配发的一些宣传物料,以及自己认识的行业内的老板。如何借助这些资源成为自己的助力?这是我们每一个经销商都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清楚自己的目标
有目标才有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么再多的努力也是白搭。这也是很多人所说的,选择大于努力。制定什么样的目标,并为我们所选择的目标而努力,这样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懂得循序渐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任何事情都要切忌急功近利。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道理谁都懂,但是能清醒的认识到的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