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内忧外患”来形容目前绝大多数民族涂料企业的处境,恐怕再恰当不过了。
最近,广东省环保厅监测科技处传来消息,广东省将依据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从5大方面实现全省VOC污染控制和治理;而这5大方面工作中的4项,都直接提到了“涂料”二字。其他地方比如北京等,也针对新《环境保护法》推出了号称“世界最严”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随着近年来环保政策及法规的颁布,特别是去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今年新《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因环保压力而导致的一场政策性洗牌正在涂料行业酝酿。涂料行业一直因其高VOC排放而广为诟病,大整顿的到来只是时间的问题——这只是目前涂料行业所面临的其中一个挑战。
在今年,已然占据了国内涂料市场半壁江山的外资涂料品牌继续推进在全国的渠道布局,不仅加速了渠道下沉,完善渠道维护,个别甚至通过价格战来排挤民族涂料品牌。结果是,不少涂料经销商在销售自家产品的同时,不得不附带销售个别外资品牌产品。众多小品牌甚至面临着市场无法铺开的局面,导致经销商流失严重。
进入2014年以来,在远离了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之后,大部分涂料企业开始反映“家装漆市场难做”。一方面,是个别外资品牌加速布局国内市场,通过大力度的品牌宣传、渠道推广甚至是低价位来排挤国内涂料品牌;另一方面,是消费市场对大品牌的偏向性更加明显,房地产走势不容乐观,以及国家政策对污染排放的强力打压。“民族涂料品牌何去何从”甚至成为了令不少人头疼的问题。
然而,正是在这种“洗牌前”的严峻时期,在一批优秀民族涂料企业为了突破困境而努力的时候,却也有相当一部分涂料企业不仅安于现状,不在转型升级上踏实迈进,反而依然在弄虚作假上大做文章,比如最近行业内个别闹得沸沸扬扬的“评奖活动”等。
更甚的是,不少涂料企业甚至杀气冲冲地拿着这些私人或小组织颁发的“大头衔”在市场上冲锋陷阵。个别人士甚至依然看好诸如“十大”、“20强”等此类评奖,认为“时间久了就有公信力了”。殊不知,一方面是漫天飞舞的私人“评奖”毫无质量与严谨的评判标准可言,另一方面是市场上充斥着的各类噱头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困扰,让私人评奖早已成为了行业前进的隐形“毒瘤”。
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追求“剑出偏锋”,反而走上了完全由自己所定义的“细分领域”,在分散了自身有限资源的同时,还造成了市面上存在无数“细分领域产品”的怪现象,贻笑大方。
当然,抱着“坐等天晴”、“今天有钱今天赚”等想法来发展的也大有人在。在行业洗牌加剧的背景下,眼看着涂料行业大品牌与小品牌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笔者也只能无力地说一句:这些个“萌萌哒”的涂料企业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