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为自己的退休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的仇启明,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觉得没有必要如此铺张浪费。最终他选择了以“文人”的形式作别——亲笔操刀关于他退休的新闻通稿。
作为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嘉宝莉”)董事长,仇启明甚至被称为中国涂料业的“教父”。10多或者说20多年来,他带领着嘉宝莉从一家不起眼的小企业做起,到如今成为了领跑民营涂料企业的龙头,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
但正是这样的身份,决定了尽管他尽可能地以低调的姿态“退场”,依然无法“抵御”外界高调的关注。在外界对接任者充满好奇与期待的同时,告别者的过往也必然被重新提及与审视。
而仇启明从教师到企业家的身份经历,也赋予其“传奇”的色彩。事实上,教师的出身对其企业经营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这层影响已经成为嘉宝莉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在这两层显见的身份之外,仇启明身上透露的文人气息并不被外界熟知;而其对于慈善的热衷,也成为他退休前更浓重的一笔,或将成为他“解甲归田”后依然无法放下的“事业”。
教师
1954年1月,江门棠下镇,仇启明在这里出生。45年后,仇启明在这里建立了嘉宝莉,以这样的方式重返家乡。
仇启明小时候家里很穷,靠政府补贴读完中学。他的少年及青年时期经历了“文革”,这导致了他教育经历的波折。在高中毕业后,由于没有大学可考,他回农村干了7年活。
直到1978年,高考从文革动乱中得以恢复,仇启明考入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成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的一员。当时的他已经24岁。
师范大学的教育经历几乎决定了仇启明毕业后从教的人生轨迹。1982年,仇启明大学毕业,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然而外界对于其此段经历,并没有系统的描述。
梳理网络上的公开报道,发现仇启明曾在江门荷塘的乡村小学当过多年代课老师;而在更多的报道中,对于其教师经历的时间描述为“当过七年教师”。但其当教师的具体年限并不明晰。
仇启明曾在顺德师范学校(2002年并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这也成为他跟顺德发生关联的起源。在他回江门建立嘉宝莉之前,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顺德。因此他对顺德十分熟悉,曾写过一篇题为“顺德一百年:1949-2049”的文章,描述了他对顺德的喜欢和期许。
有关仇启明教师经历的详细报道十分罕见,其中一段跟现嘉宝莉集团副董事长曹树潮有关。2013年底,《南方都市报》发表了《曹树潮:一个商人和他的宗族的寻脉之路》的报道,提到仇启明是曹的高中老师。曹树潮1990年从中山大学数学系毕业,由此推算,其高中阶段在1983年-1986年之间。
曹树潮大学毕业后在顺德容奇中学当了3年数学和计算机教师。1993年,曹树潮在仇启明的邀请业下下海做化工涂料实业。那一年,嘉宝莉的前身顺德联邦化工有限公司在顺德创立。伴随嘉宝莉的成长,曹树潮最终成为嘉宝莉集团总经理、副董事长。2014年7月1日,随着仇启明的退休,曹树潮也随之退居二线,仅留任集团副董事长职务。
对于自己的教师经历,仇启明的评价是“平凡”。关于从教师到企业家的转型,仇启明曾表示,那时发现教育界不缺人才,而那个时候中国的商业相对薄弱。他认为,相比做老师,做商业或许对国家更有用。
而教师经历让他感触最深的是——无论哪个职业都要品质好。“做老师要很敬业,而做老板更是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文人
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的学习经历以及超过十年的教师生涯,赋予了仇启明文人的气质。
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读大学之后仇启明便开始创作,其作品曾发表于《作品》、《广州文艺》、《黄金时代》以及外地的一些杂志。1981年,还在大学求学的仇启明即以短篇小说《葵涌三女传》在全国的朝花文学奖中获奖。
1981年的朝花文学奖共有20多人获奖,其中包括张宁、张承志、张扬等著名作家。仇启明当年才27岁,在获奖作家中年纪最小,同时也是广东唯一一位获奖的作者,因此被其他作家前辈亲切地叫做“小老广”。
在当教师期间,仇启明也未停止文学创作工作。据顺德地方报纸《珠江时报》报道,1983-1986年间,顺德、南海企业家的涌现成为时代的亮点,而这个时期也成为仇启明报告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一共发表了二三十篇。仇启明和郑启谦合作的报告文学《希望之星》被北京高校作为课外读物推荐,写的是一名南海实业家的创业故事,获中国荣誉奖。
此外,1982-1989年,仇启明在顺德《侨刊》担任主编一职。1989年,仇启明冒出了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于是,他请了3年的创作假深入生活,到一个企业做总经理。这成为了仇启明从教育界到企业界的过渡期,促进了他的身份转型。
哪怕是在创立企业之后,仇启明仍不忘文学创作这个老本行。企业家之外,他的另一些身份包括顺德第一届文学会会长、顺德首批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但由于商旅劳碌,喜爱写作的他却无暇顾及,唯有在手痒之时才执笔写篇散文解渴。
2009年,仇启明获得“佛山文学60年优秀作家”称号。同年8月,仇启明作品《仲夏忆杭州》在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谈到该文的创作,仇启明如是说:“生平爱杭州,尤爱西湖,每到必下榻湖边,以近芳泽。……西湖的美在心中累积,到后来必须写出来才感到畅快。”
对于《仲夏忆杭州》,仇启明还写过“妹篇”——《西湖之绿》。两篇文章均发表在《羊城晚报》。《仲夏忆杭州》已收入《五十年花地精品选:散文卷(上下)》。此外,2010年仇启明还发文提出拯救粤剧之法,引发关注与争议。
仇启明曾在采访中面对是否会把对文学的喜好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的提问,他的回答是:“企业家的综合水平提高了,个人魅力增加了,他的威信就会随之增加,大家愿意听你话,就算你做的决定是错误的,但是你在错误的决定里面如果一样考虑到大家的利益,人家就会很欣赏你这个人。一个人的个人修养、能力比较好,大家也会受感染。”
慈善家
仇启明常说的一句话是:“品德比利润重要,责任与发展同行。”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教师出身的仇启明选择助学的方式厉行慈善。
据广东省嘉宝莉助学基金会秘书长刘志刚介绍,在办企业取得一定成功之后,仇启明开始琢磨回报社会,助学成了他的第一选择。“2003年,他只身前往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等地考察,他对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山区孩子顽强的学习精神深深打动了他,从此,他坚定了助学的信念。”
2004年8月,嘉宝莉“兴边富民助学工程——嘉宝莉民族团结助学活动”正式启动,仇启明捐资450万元,资助了3000名少数民族小学升初中的贫困学子,直至完成初中三年学业。对于发起助学活动的初衷,仇启明多次谈及:“我教过书,知道读书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2007年8月,嘉宝莉再次捐资450万元。不同的是,由于国家实施免费的9年义务教育,受资助的对象由原来的小学升初中的贫困学生变成初中升高中的贫困学生。从这一年开始,仇启明还启动家乡棠下镇助学项目,每年拿出10万元资助棠下地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在多年的助学活动探索之后,2011年1月7日,广东省嘉宝莉助学基金会正式启动。仇启明在基金会成立当天表示:“我会把我所有的收入全部放到基金会里面,大概一年有200-300万元。企业经营得越大,我个人的工资奖金就越高,我会全放进去。”
不仅如此,仇启明还把他的夫人黄洁华动员到基金会的管理中来。“我建议她(指其夫人)参与助学这个事情,因为很有意义,而她也正好希望能做点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就一拍即合。”
截至2013年10月,广东省嘉宝莉助学基金会已捐资1833万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设立231个嘉宝莉助学点,资助50个民族的6745名贫困学子完成中学学业,其中1807人圆梦大学。如今,每年嘉宝莉发动的对助学对象进行回访的“走吧,微爱”活动,已经成为涂料行业内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因为公益助学,让仇启明及嘉宝莉收获了良好的声誉——广东省嘉宝莉助学基金会助学部被授予“2012年度广东扶贫济困优秀团队”,嘉宝莉“走吧,微爱”助学志愿者活动两次登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年度责任案例”榜;而仇启明也进入首届中国公益慈善节最佳社会责任企业家候选人名单。
对于公益助学,仇启明曾表示:“只要嘉宝莉还在,只要社会上还有贫困学生需要资助,我们将会助学不止。”
2013年,仇启明带领嘉宝莉取得了超过30亿元的业绩。2014年,仇启明年过花甲。
仇启明感到自己是时候退休了。他在六十岁时曾赋诗一首:“马跑一圈十二年,跃过五圈人已倦。幸有新秀扬鞭上,放马南山再耕田。”这透露了其退休的意思;但直至他宣布退休,这首诗从未公开展示过。
在他亲笔操刀的新闻通稿中使用了“解甲归田”一词。仇启明把身披多年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铠甲”交给了侄子仇东航,同时还有嘉宝莉未来发展的重任——“计划用五年时间,将集团年销售额从接手时的30亿推至60亿元,用五年时间走完上届领导者二十年才走完的路。”
但对于公益事业的未来,通稿中并未提及。或许这是仇启明为自己“归田”的去向留下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