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压力之下,陶瓷企业的清洁能源改造势在必行。但是否只有天然气一种选择?对于这个利润率较低的行业来说,改用天然气增加的能耗成本无疑让企业难以承受,此外,管道配套、气源能否保证等都是问题。
企业主更为担心的是,天然气供给不足的问题已经在一些地区出现,如果不能保障供给,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损失。
“煤改气”也许未必只有天然气一条路,本版自今日起推出《陶瓷企业能源改造》系列报道,关注国内主要陶瓷产区的清洁能源改造情况。
如果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企业几乎没有利润;如果延续目前煤气发生炉制气燃烧的方式,污染问题无法解决,这就是现在福建闽清陶瓷企业面临的问题。
在闽清,陶瓷业发展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如今仍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陶瓷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也给当地造成很大困扰。如何做到节能减排、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同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当地正在努力寻求一条双赢之路。
支柱产业改造顺利吗?
政府明确企业“煤改气”和关停淘汰的时间表,整治改造工作正在进行
记者前去采访时,闽清蓝天陶瓷有限公司正在进行停产改造。改造完成后,公司年生产规模将扩至700万~800万平方米,年产值届时有望达到1.5亿元。公司总经理吴仁锐告诉记者,“煤改气”不仅可以改善工人劳动操作环境、改变企业环境面貌,同时也能大大减少污染排放。
但是,对于这家年产值约3000万元的企业来说,1.2亿元的投资不是一个小数目。吴仁锐坦言,“煤改气”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父辈把企业交给我,我不能让企业断送在我手上”。
现在,闽清是福建省最大的电瓷出口基地,也是全国釉面砖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记者了解到,闽清每年建筑陶瓷产量约两亿平方米、电瓷约50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10和1/6。闽清整个陶瓷产业集群产值达50多亿元,在全县工业总产值中占据半壁江山。
陶瓷业为闽清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落后的生产方式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
当地企业采用固定床煤气发生炉(下称煤气发生炉)造气燃烧,取代过去的直接燃煤,但污染问题依然存在。闽清县环境监测站站长、高级工程师黄文志说:“在使用煤气发生炉造气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粉尘、二氧化硫、含酚废水、煤焦油等,已成为当地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因为当地二氧化硫减排未到达省市目标要求,直接影响了一些项目在当地落地”。
记者日前来到闽清县建筑陶瓷企业相对集中的白樟、白中两镇釆访,虽然看不到昔日烟囱吐“黄龙”的景象,但企业仍未摆脱“小而散”、“小而低”的现状。
由于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加之节能减排等问题,直接影响了闽清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目前闽清陶瓷发展面临的问题,县政府在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质量品牌、改燃降耗、转型升级等方面下了大工夫。从2009年开始,闽清县政府出台了鼓励陶瓷企业特别是建筑陶瓷企业采用清洁能源生产的方式,并对采用以天然气作燃料的企业给予补助。
2012年,闽清县专门成立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污染综合治理,制定《工业大气污染整治规划》和《建陶业污染综合整治》。高峰时期,闽清的建筑陶瓷企业曾达到252家,经过不断整治、关停、转产,目前只剩下42家。
但整治工作还在继续。今年2月,闽清县政府出台了《闽清县推进建陶业“煤改气”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建筑陶瓷企业进行“煤改气”和关停淘汰的时间表,力争2016年前完成所有建筑陶瓷企业的天然气改造任务。
企业愿用天然气吗?
对能耗成本非常敏感,改造资金、市场竞争、供气保障等现实问题让企业负责人心有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