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现代陶瓷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大抵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一致,屈指算来已有30多年了。对于这段历史,由佛山市陶瓷工贸集团公司编写,于1991年11月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佛山市陶瓷工业志》,亦只记录到1990年底,此后鲜见有系统记载者。而尹虹主编的第一本《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年鉴》,则从2008年起,且对佛山陶瓷记述不多。但愿未来由宏宇石湾陶瓷文化基金会主编的《石湾陶瓷史》,可一举填补这段空白。
关于佛山陶瓷最近这二三十年的发展史,个人持有“大体上是五年一波”的观点。这是依据敝人的观察记录所得,大概也符合“螺旋形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唯物辨证法。六年前曾应夏高生总编之邀,写成长文“佛山陶瓷的快速发展及其贡献与启迪”,先后刊登在2006年10月号的《中国建筑卫生陶瓷》杂志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特刊上,2007年又刊登在广东陶瓷协会《和谐粤陶》盛会特刊上。当然,这都只是“一家之言,文责自负”的东西。如今旧话重提,只为求教于同业中人而已。
愚以为在建筑卫生陶瓷领域,佛山石湾早在上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就相继开始了陶瓷卫生洁具、陶瓷锦砖(马赛克)、釉面砖(瓷片)的生产。根据本人的记录与分析,认为佛山陶瓷近30年的发展,基本上是大约每5年左右就出现一个波峰。
第一个波峰出现于1978年,其关键词是“孕育”,其标志性事件是研制成功我国大陆第一批彩釉砖。1978年8月,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属下的两家陶瓷厂——建筑陶瓷厂和化工陶瓷厂,根据香港商人提供的“意大利砖”样本,试制成功了我国大陆第一批彩釉砖,首批40万块砖出口香港。
第二个波峰出现于1984年,其关键词是“萌芽”,其标志性事件是成功引进我国第一条自动化建陶生产线。1983年,石湾耐酸陶瓷厂筹办的利华装饰砖厂,率先从意大利唯高公司引进我国大陆第一条年产30万平方米的彩釉砖自动化生产线。该生产线于1984年5月成功投产,中国现代建陶工业自此拉开了序幕。同年10月12日,石湾化工陶瓷厂首创的以重油为燃料的大型辊道窑也投入生产。
第三个波峰出现于1989年,其关键词是“成长”,其标志性事件是石湾工业陶瓷厂率先大规模推出耐磨砖产品。耐磨砖是我国现代建陶工业的第二代产品,其出现标志着一个发展新阶段的开始,并为抛光砖的问世准备了条件。事实上,我国第一块抛光砖次年又在石湾工业陶瓷厂诞生了。
第四个波峰出现在1993年,其关键词是“发展”,其标志性事件是石南大桥的通车和南庄建陶业的崛起。石南大桥的建成通车,令原来与石湾隔河相望的南庄镇乃至西樵镇的乡镇建陶企业如虎添翼。而以佛陶集团为代表的国有陶瓷企业也进入了鼎盛时期。当年1月18日,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告创立。
第五个波峰出现于1998年,其关键词是“扩张”,其标志性事件是当年掀起的大上建陶生产线的热潮。南海的小塘、丹灶、南庄、官窑和三水、高明、顺德等地迅速建成200多条超大规模的建陶生产线,在全国业界引起轰动,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之为“白色恐怖”。
第六个波峰出现于2003年,其关键词是“转移”,其标志性事件是燃料变革等因素促成的又一轮大办建陶企业的高潮。以水煤气、水煤浆等替代燃油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但市中心一带因环保监管难于上马,于是促成了一股向三水河口、白坭和周边兼具原料优势的清远、河源、肇庆等地转移。这个高潮比起5年前的大上建陶生产线更显气势磅礴。
第七个波峰出现于2008年前后,其关键词是“新政”,其标志性事件是佛山政府出台强硬的“陶瓷新政”,导致陶瓷企业大面积关停,引起业界强烈反弹。下半年政府对之前强硬的产业治理政策进行了调整,而陶瓷行业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总部经济等则同时进入了一个新局面新水平。
第八个波峰出现于2013年,其关键词是“喷墨”,其标志性事件是国产陶瓷喷墨机和陶瓷墨水迅猛发展,2013年新增上线喷墨机800台。随着喷墨印刷瓷砖的热销,2013年建陶行业出现了近几年罕见的小高潮,同时也有力地带动了陶瓷机械等上下游行业的又一轮兴旺。
依此规律,预计第九个波峰可能会出现于2018年或前后一两年。其关键词有可能是“窑变”,其标志性事件有可能是全新一代的诱导式反传热超节能陶瓷辊道窑在业界得到普遍的应用,在节能减排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的建陶行业也将从波谷走向一个新的波峰。【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环保陶瓷网”;关注有礼,扫码送百万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