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贴牌,败也贴牌?
因为产品质优价廉、品类齐全丰富,淄博是贴牌商淘金的理想天堂。
从张店城区驱车向南一路飞驰,进入陶瓷工业园后,富丽堂皇的陶瓷展厅一栋挨着一栋,鳞次栉比,但它们的“主人”大多不是本地陶瓷企业,而是从浙江、福建等地远道而来的贴牌商。
据本报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淄博境内至少活跃着500~600个贴牌商,千余个贴牌品牌,仅中国财富陶瓷城一地就汇集了460余个,且这些贴牌品牌的实力一点也不比本地陶瓷企业弱,年销售额过亿的不乏其例,个别强者甚至能够达到2~3亿元。
贴牌商在淄博的大量存在由来已久。多年来,“南佛山,北淄博”一直响彻建陶行业,淄博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建陶产能都颇具影响力。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淄博的产品只要能生产就不愁销路,正因为如此,不少淄博企业把目光停留在“力抓生产”上,而忽视了打造品牌、建立营销团队等更为重要的环节。生产与营销的长期脱节,成为贴牌商得以强势涌入的根本。
这也给早期中国财富陶瓷城的招商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那时候的淄博陶瓷根本就没有营销的概念,企业只要在办公室摆上几片砖,就会有人主动找上门来购买。”孙红霞回忆起2002年刚来到淄博时的情形坦言,当时在淄博招本地陶企异常艰难,甚至将展厅白送都没人要,“因为企业都不需要营销”。
据环保信息网了解,到了2004年前后,淄博迎来产能大扩张时期,雅迪、统一等淄博知名陶企均在此间相继成立。随建陶行业产能规模的飞速扩张,市场供求关系的迅速失衡,2004年淄博陶瓷大面积滞销,一向坐等买家上门,营销空白的淄博陶瓷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巨大考验。
而后,大批对品牌运作轻车熟路的浙江籍、福建籍贴牌商涌入淄博,以“从生产厂家购买产品,进行品牌包装后转手卖出,赚取中间差价”的方式,助力陶企消化库存,盘活资金链,拯救了淄博陶瓷企业。
说起这一段历史,大多数淄博陶企老板对贴牌商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可以说,没有贴牌商,就没有今天的淄博陶瓷。”孙红霞介绍,除了帮助缺乏销售渠道的企业消化库存,贴牌商的涌入还为淄博带来了先进的营销理念,为淄博培养了大批的营销人才,后来这些营销人才大多成为了淄博陶企进行自我品牌建设的中坚力量。张国良也表示,贴牌商贴近市场一线,对于产品品质有着严苛的要求,能够监督陶企做好品质,同时也为淄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计,推动淄博产品花色的更新与升级。
“我始终认为,雅迪陶瓷能够发展到今天,要首先感谢贴牌商。”雅迪陶瓷董事长宋文通告诉记者,雅迪陶瓷在起步阶段全部依赖贴牌,在积累一定资金之后,开始创办自主品牌、组建营销团队、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立销售网络,到如今企业的产能已能够完全通过自有渠道消化。
不过,也有观察人士指出,如雅迪等成功企业仅在少数,大部分企业对贴牌商的依赖程度超乎想象。“一条日产不到一万方的生产线,要为三四十个贴牌商贴牌,你能想象吗?”过度依赖贴牌商,让淄博陶企失去了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渠道的建设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淄博陶企的品牌化发展,让淄博长期沦为“生产强大、品牌薄弱”的加工基地。
对于贴牌商的功与过,仍在不断地争议之中。但宋文通、张国良等人均反驳说,将淄博品牌建设的薄弱归咎于贴牌商太过牵强,“归根结底还是企业老板居安不思危,对于企业发展、品牌打造缺乏坚定的意志。
品牌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