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建筑材料 > 地板 > 市场观察:地热地板尚处“襁褓”成熟还需时日

    市场观察:地热地板尚处“襁褓”成熟还需时日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4-11-09 访问:

    地板行业在我国已有近三十年的时间沉淀,地板产品也随着行业发展的愈渐成熟而衍生出更多种类,而地热地板正是这其中“花开正盛”的一种功能型地板。如果说普通的木地板是一块披萨,那么地热地板就是披萨上的芝士,为披萨的美味平添更多精彩。虽然地热地板更加符合现代家庭生活的需要,但是其终究还处于“襁褓”之中,各方面的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然而目前地热地板的问题已被频频被曝光,市场上的抱怨声亦不断。

    市场需求崛起 地热地板顺势而起

    早在80年代,在大寒的冬天,南方到处都是围着火炉、捂着炭火包的人们,而北方由于更为严寒,农村地区多为一房一炕,吃饭睡觉都离不开炕。但这些终究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在现代化的生活熏陶下,人们更加倾向于简约干净、时尚的家居生活环境,于是空调来了,地暖开始流行。于是,伴随着地暖而生的地热地板也应运而生。

    在这个雾霾“埋人”的年代,若口中、心中无环保,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地球人,地暖恰好应了环保这个景,而地热地板也正是遇到这个坎上。缘于此,嗅觉灵敏的房地产开发人为了确保跟上时代潮流,一举摘掉传统的挂式暖气,而采用地热取暖,这样方能称得上现代化的安居之所。但是暖气以盘管的形式铺在地下,其因为是发热体,所以对于地板稳定性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在暖气所到之处,地热地板无疑亦沾上了“荣光”。

    所以,即便目前地热地板还存在着不少的缺陷,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此大势所趋之下,地热地板必将成为消费者选用供暖设备的首选,其也必将火遍大江南北,成为最接“地气”的地板。

    地热地板尚处襁褓 产品质量乱象纷呈

    地热地板作为木地板的一个分支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其发展时间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级别,瑕疵弊病亦是不断传来,虽然部分消费者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地热地板并未如同“螃蟹”般美味,市场屡屡传来投诉传单。

    7月中旬,尚兰格品牌暖芯地板爆发了质量问题。据悉,有消费者花了3万元买的约70平方的尚兰格电发热地板,但在使用一个冬天过后,地板就出现了不发热,并出现起泡、鼓包等现象;甚至,另一位使用同品牌地板的消费者家中还出现了烧焦穿孔的现象。

    现在号称可以取代地暖供暖的地板品牌着实不少。有的称之为“自发热地板”,有的则叫“暖芯地板”。不过据商家介绍的发热原理来看,基本都与尚兰格的产品类似,都是将碳系发热材料加远红外发热层置于木地板内部或下部,通电后进行发热达到为室内增温的效果。可谓将地板及地暖的功能集于一身。

    不少品牌还宣称,其产品发射的远红外线还具有保健作用。一品牌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对家里老人的风湿、老寒腿保健效果非常好。”但笔者表示疑问的是,一块木头是如何发射远红外线的?难道是来自“星星”的地板?

    地热地板相关行业标准缺乏 监管力度不足

    地热地板毕竟刚刚起源不久,行业相关部分的经验暂且还是一片空白,其又因为涉及到木地板、地暖等多个行业技术,相较于普通的木地板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从近年来的抽检情况来看,部分地热地板由于技术的不成熟还存在安全隐患。

    7月10日,国家能源局与国土资源部及其他单位专门为地热产业制定了开发利用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地热地板行业不温不火的局面将被打破。另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针对电热地板的行业标准申请立项,拟用名称为《内置电热层电采暖木质地板》。不过该标准何时能被批准并最终执行,还是个未知数。

    总之,行业相关标准的缺失是地热地板行业乱象纷呈的主要原因,这也给相关部门的市场监管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是相信随着行业发展的成熟,这一问题终将会迎刃而解,地热地板的发展也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度。

    结语:在人们对于家居生活环境有一个质的要求之后,地板企业大可抓住这一市场形势,在地热地板这一方面,贴近消费者需求,为其营造一个更为温馨简约的取暖环境。虽然当下地热地板仍处于发展雏形阶段,地热地板投诉问题层出不穷,时刻挑战着各大企业们,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弊病问题的存在,地板企业才更有上升空间,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谁就更能占据市场优势!

       【微信公众号“一起环保地板网”,关注有礼,扫码送百万商机!一起环保地板网交流群:62780438】

    ❤❤亲!想了解本月地板专题吗?相关内容请点击:揭开:地板行业黑幕的背后


    地板 环保建材 环保地板

    上一篇:“电商渠道”是地板门店销售最好辅助
    下一篇:电地暖引领环保雾霾引发深思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