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岁月中,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锁具的用途不断扩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从古到今,我国的制锁具业都十分发达,产生了许多创造发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锁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锁具门防盗保护财产的一种器具,俗称"把门将军"。我国使用锁具为生活服务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一)锁具的飞跃--三簧锁具:公元前二世纪末,我国生产的簧片锁具随"丝绸之路"传入了古罗马。至今,奥地利格拉茨城博物馆里还收藏着我国汉代的簧片锁具。因为木锁具不够结实,后来改用青铜制成,但结构简单。汉代出现铜质簧片结构锁具,俗称三簧锁具或簧片锁具,利用两三片板状铜片的弹力来达到封关和开启作用。由于簧片装置能作多种变化,并可用钥匙孔形来决定钥匙的式样,安全性能、保密性较木质锁具前进了一大步,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因此有广锁具之称。这种锁具自唐代开始经不断改进发展,直沿用至上世纪的50年代,出现了120余类不同款式,有的采用暗门、定向、二开、无钥、文字密码等特殊技术,使锁具具保密程度大大增加。
我国锁具具发展三大阶段简史
(二)近代锁具--叶片锁具:19世纪,欧洲制造商发明出高级凸轮转片锁具,钥匙的公元8世纪,东罗马人制成最初的叶片锁具,又名钥匙孔锁具,利用钥匙牙花拨动锁具内于之吻合的叶片缺口进行开关。公元18世纪,英国人丹尼克·波特发明出凸轮转片锁具,锁具内金属叶片利用弹簧控制转动,钥匙插入锁具内必须先转动叶片接触到锁具舌缺口才开启。
我国锁具具发展三大阶段简史
(三)锁具的渊源--木锁具:世界最早的锁具具源于中国的木质锁具,或称木结构锁具。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现过早期的木质锁具。周朝已有关木仓锁具和钥匙的文字记载。早期的木质锁具结构简单、形体笨重,多采用竹杆之类作钥匙,容易开启。春秋战国时期,经公输班(即鲁班)改进后,保密性得到增强,并开始用铜材制作钥匙。在民间,木锁具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
我国锁具具发展三大阶段简史
错,又叫“肖”、“ ”、“起子”。它用兽牙或兽骨制成,形状像把镰刀状的钩子,实际上绳结就是最早的锁具具,“ ”就是最早的钥匙,这就是我国锁具具的雏形。这种曾从商代沿用到汉代,后改用玉制,演变为贵族服饰上的佩饰。到了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先民创造了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具(见《中国百科全书·轻工卷》)。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锁具具,可称得是“世界第一锁具”。这种木锁具一直在民间传承,如明代的白木锁具,就曾在浙江地域的建筑上使用。在如今昆明彝族山寨里也有类似的木锁具。殷商虽然已进入青铜时代,但主要用铜来制作大型饮器、食器和祭器,尚未用来制锁具。其发展期为春秋战国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宋元时期。继殷商青铜时代之后,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考古证明,在这一时期人们大量的是使用铁锁具、铜锁具,还有银锁具、鎏金锁具等,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西周的青铜锁具、东汉的金属锁具,唐代的虾尾银锁具和宋代的方身锁具等,都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汉代的铁制三簧锁具,在我国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其繁荣期为明清时期,各种质材的锁具具同步发展,以铜锁具、铁锁具居多,工艺更加精巧,在开锁具难度和外形制造上有很大创新。如明代的三色铜锁具、清代的白鹤锁具、密码锁具、暗门锁具、四开锁具、倒拉锁具以及各种人物、动物和文字造型的锁具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的锁具具结构复杂,设计巧妙,机关奇特,一般人很难打开。牙花增到1600种,后来的各种改进更使钥匙牙花增至上万种变化。叶片锁具的钥匙造型美观大方,被公认为锁具和钥匙的标志,许多国家把它制成大型的金钥匙,赠送给友邦、贵宾,象征尊敬、和平和友谊。我国从清代开始生产叶片锁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逐渐被弹子锁具替代。新中国成立后,仍有不少企业生产叶片结构的铁挂锁具。锁具具不仅仅是人类的生活用品,而且是文化(民俗)物,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我国锁具具已绵延了数千年,它和人类的私有制几乎同时诞生。最初,人类只是简单地把个人贵重财物用兽皮包起来,外面用绳索牢牢捆缚,最后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种紧紧捆死的绳结,只能用一个叫“错”的工具才能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