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石材产业产品附加值较低,且产能过剩;加工周转时间较长;生产过程中等待时间较长;厂房平面布局存在提升空间;生产及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较高;机械技术交流渠道缺乏;石材加工机械技术程度较低。在今年出台的《南安市石材千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目前南安石材产业整体普遍面临上述7大挑战。
对此,南安提出了石材精益生产试点。所谓精益生产,便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市场供销、生产各方面效率最大化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作为南安老牌石企,溪石集团率先开启石材精益化生产,向管理要利润,年可带来3000万元效益。
提出800多条细节改进
采访溪石集团董事长王伯瑶时,恰好碰到他与聘请的一位咨询公司专家尉洪朝探讨企业管理。尉洪朝曾在索尼公司中国区域任职,对精益化生产轻车熟路。重金挖来这位专家,王伯瑶可费了不少心思,要知道,尉洪朝专业功底和品行操守在业内无声散发,一直以来客户都耐心等待尉老师的档期。
“这是我们第3次请这家咨询公司作指导了。第一次是做战略,第二次是做组织机构,这次是精益化生产。此外,还有一个团队负责人力资源方面。”对于聘来的专家,王伯瑶甚是满意。
“习惯成自然,以我们的眼光来看,貌似每块荒料都运用得很合理。其实不然,从尉老师的专业角度来看,浪费得很离谱。”王伯瑶以溪石的南安工厂为例,从中解释了做精细化生产带来的好处。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溪石的工厂设备投入也在逐渐加大,其中不乏意大利进口设备。但厂房布局不够规范,线条机、圆筒切、大切等设备参差摆放。在没有整改前,产品从毛坯到加工成型,来回要经过近2公里的加工线。
长期处于这样的生产状态,工厂并没有发现不合理的地方。经过尉洪朝的精益化整改后,溪石重新调整厂房平面布局,使得整个生产距离缩短至500米,形成一条较为合理的流水线,免去一些不必要的运输。这不仅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石材破损率。
石材企业的精益化生产不仅在于优化机械布局。细节的改进,也是精益化生产原则之一。尉洪朝以其精益化管理的思维模式,经过几个月对溪石集团的考察,提出了全员参与,在今年完成800多条细节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