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业的“59元石材超市”,在石材界掀起的浪潮至今仍未退去,其创办者陈耀东一时之间也成为了石材界议论的焦点。据环保信息网了解,这个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两年前学成归国,反其道而行,低价销售库存。有人说他颠覆了传统石材行业的营销模式,也有人担心如此“超低价”会破坏行业的价格体系,话语间褒贬不一。伍拾玖石业董事长陈耀东,透过他清晰直接而又不失幽默风趣的表达,洞悉其独特的商业视角和“59元石材超市”的核心价值。
“怎么会有进口大理石卖59元?”这样“亏本”的价格实在让人想不通。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你已经掉进陈耀东的“陷阱”。
“59元本身就是一个噱头。”陈耀东说,特意用数字命名公司,除了在第一眼就让人印象深刻之外,他也有其他的考虑。“销售大板时,我只收加工费。这很便宜,但究竟有多便宜,他们并不知道。正常来说,荒料加工成大板的加工费是每平方米50元左右,因此直接以59命名,并且明码标价,再直观不过,也方便交易。”而这个看似简单的理念背后,是陈耀东和他的团队数月以来每天奔走于各大石材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调查和大量的数据分析。
“59元”并不单纯地像其名字所传达出来的“以低廉的价格”取胜,质量与服务也同样被陈耀东所看重。
“吵”出来的名气——“59元”推广学问
环球石材董事长朱新胜这段时间已经听到别人提起“59元石材超市”4次了。他说,石材企业有上万家,一般人们能够脱口而出的不会超过30家。别人记住环球、康利、高时这些石材品牌是因为我们做了十多年,而59元石材超市只花了3到6个月的时间,就挤进了这30家品牌的行列。
品牌推广如此成功,陈耀东并不意外,对“59元”的推广,他是下足了功夫的。
“前期开业期间,我做了很多广告,无论是在路边,还是在大板市场内,甚至是在手机微信上,到处都能看到‘59’的字眼,加上团队拿着宣传册到全国每个石材基地去发,实打实做了很多事。”
除了眼睛看得到的品牌,声音的传播力量不可忽视。“我去找水头石材企业收购库存的时候,谈到某个问题时两人都会比较激动,于是便会吵起来。”陈耀东笑着说起他在收购库存时产生的事件营销效果,“因为印象深刻,之后那些老板见面都会提到,就这么传开了。”
这种以超低价为卖点的商业模式,无疑是对传统石材产业的市场规则提出了挑战,诸如“拉低石材行业的价格体系”等担忧便随之而来。对于这样的声音,陈耀东坦然接受并回应:超低价确实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很大,不管是好是坏。“我是一条鲶鱼,刺激了一些石材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加速了他们的成长和转型。转型就意味着要重新定位方向,专心地朝着这个方向走,放弃与之无关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库存。”无论外界看法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微利且库存高的石材行业环境中,“59元”帮助石材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库存问题的同时,也为石材行业创新了品牌模式。
追求简单——“59元”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