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策划的《当代艺术:中国进行时!》专场拍卖,在运输途中遭遇大火,大部分作品被烧毁,特此通告。”近日,知名策展人沈其斌的一条微博,再次将艺术品保险话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因为没有对作品投保,一把大火烧掉超过70幅作品,损失惨重。而就在不久前,上海朵云轩、浙江西泠拍卖等6家长三角地区艺术品拍卖企业,以“联合投保”竞标的方式,成功获得平安保险等三家保险公司的保险服务,开启了艺术品拍卖与保险联姻的全新合作模式,由此引发业内思考,“联合投保”是否能够成为艺术品保险的突破口?这种新颖的模式到底能为产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改变?
抱团作战旨在联合求保险
就在所有人还在为一把大火烧掉千万元艺术品惋惜时,上海骏诚保险经纪公司总经理吴文凯却加紧了联合投保首份保单出炉的最后工作。“如果不出意外,8月底首份联合投保的保单就会正式面世。”吴文凯表示。
作为保险业内的“老人”,吴文凯是联合投保概念的提出者和发起人。早在7月初,由他策划的首届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联合投保招标会在上海召开,朵云轩、西泠拍卖、浙江国拍、上海驰翰、上海拍卖、三江拍卖6家艺术品拍卖公司组成联合投保体,由五家保险公司进行竞标。经过对技术标和商业标分别进行评选后,最后确定平安财险为首席承保公司,人保财险和华泰财险为共同承保人。这也是国内首次,艺术品拍卖公司以联合投保的形式抱团寻求保险服务。
吴文凯解释,去年底他第一次尝试性提出了艺术品拍卖企业抱团取暖,通过集团作战的方式和保险对接的大胆设想。在他看来,对接双方,首先要了解彼此的顾虑和需求。保险公司对艺术品可谓觊觎已久,但最担心的问题是,国内没有一套完整的艺术品保险技术支持、业务办理、理赔服务的标准体系,艺术品拍卖保险的体量也往往不足以吸引保险公司冒险尝试;而艺术品拍卖业迫切需求保险为其降低风险,但他们的顾虑则是保险公司极高的费率和是否能够做到出现事故后及时理赔。正因如此,保险和艺术品拍卖始终无法联姻,事实上,截至目前只有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屈指可数的7家企业进行过投保。
“联合投保正好能够同时解决双方的顾虑。”吴文凯解释,对保险公司而言,6家艺术品拍卖企业联合投保,所涉及艺术品总价值超过亿元,庞大的保险体量足够吸引他们前来冒险分食这块“利益蛋糕”。对于艺术品拍卖企业而言,抱团取暖的方式,将多家中小企业捆绑在一起,既解决单一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缺点,也能和保险公司有更多的议价权利。
“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联合投保,我们将架构一个大平台,建立一套艺术品拍卖企业对接保险企业机制,制定出一套详细的,能够为艺术品拍卖企业和保险公司双方都认可的通用标准、细则和流程,这才是联合投保的核心所在。”在吴文凯的设想里,未来将会吸引更多的保险公司和艺术品拍卖企业加入,他们不再需要彼此重新了解,只需要按照既有的标准、细则和流程操作,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对接。
他同时表示,此次通过招标的形式,旨在降低保险公司和艺术品拍卖企业双方的风险和成本。招标入选的平安保险、人保和华泰保险三家保险公司会形成一个共保合约,共同对每家艺术品拍卖公司进行保险服务,相应的风险也由各家分摊。
6家艺术品拍卖公司的组成也有技巧,朵云轩和西泠拍卖分别是上海和浙江艺术品拍卖的标杆企业,其余几家都是当地有名气的中小艺术品拍卖公司,大企业带中小企业的模式,既能够抱团做大整个保险额度,也能够把平时无法单独参保的中小企业纳入其中,一举两得。
新模式促费率降低产业升级
联合投保让艺术品拍卖企业和保险公司合作信心大增的同时,带来最直接的好处之一就是争取到更有利于艺术品拍卖企业的费率。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费率是由艺术品本身价格、风险系数和保险运营成本等因素决定。由于中国保险公司、经纪公司没有能力提供行业标准,目前都是通过国际的再保险公司根据过往几十年的标准、数据库来确定费率。实际上费率不是国内开出的,都是国际大保险公司开出的。国内外在保险的历史、运输、仓储、保管的专业度上有差别,所以造成了国内保险费率高于国外保险费率。有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很多国内保险公司将艺术品业务看做是“特殊风险”,保险费率相对较高。如果笼统而言,艺术品保险的综合费率为5%。-7%。。
对此,吴文凯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由于是联合投保,而且又有一个平台的保障,虽然不方便透露此次6家企业的具体参保费率,但可以明确的是费率大幅下降,面对6家企业参保的价值过亿元的艺术品,此次的保费规模也将超过百万元。
此外,保险的进入也将推动拍卖企业朝更规范的方向发展。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则表示,中拍协去年评出AAA级企业103家、AA级企业575家、A级企业947家,这些达标企业的评估标准之一就在于仓储、物流、展览展示等方面是否更加规范和贴近国际标准。“保险在介入和深入的过程中亦将反作用于拍卖企业的管理和规范,使得达标企业的规范化做得更严谨。”
据了解,6家艺术品拍卖公司此次都是采用全保形式,即拍卖环节全覆盖,包括仓储、物流、展览展示、消防等。拍卖流程全跟踪,即从某件艺术品交到拍卖公司业务员手上一直到成功拍卖并交割,或者流拍后返回给所有人整个流程全跟踪,这些环节往往是最容易出事故的环节。例如,文中开头提到的艺术品大火事件,就是发生在物流运输这一环节上。事实上,由于国内艺术品交易起步较晚,在仓储、物流、展览展示等方面都和国际标准有着很大一段距离。
“保险公司很在意这些环节的风险控制,因此保险的介入,就迫使艺术品拍卖企业按照国际规范,提升上述环节的软件和硬件水准。”吴文凯表示,例如,保险公司会请国际知名再保险公司出面,给予艺术品拍卖企业在仓储、物流等环节上的具体指导,甚至包括仓储时的温度、湿度要求,消防通风条件、摆放秩序;还包括企业所使用物流公司的资质、车辆安全性能检查、相关人员资质审核等,这将有力推动交易的升级。
推动第三方评估鉴定体系建立
吴文凯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联合投保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将推动第三方评估鉴定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艺术品和保险迟迟不能对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理赔难和鉴定难。国际知名艺术保险企业安盛艺术保险有限公司(AXA ART)亚洲区域经理孙贵珍表示,因为“权威第三方”的缺失,导致艺术保险的两个核心问题存在争议,即“保险前鉴定、定价”和“出险后评估”。“保险前鉴定、定价”是指所要投保的艺术品真伪如何判断、价值如何确定。“出险后评估”是指一旦这件艺术品在保险期间损坏,如何进行修复,修复后的价值如何评判。
北京金诚国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彭矩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国内,艺术品保险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假设一件价值6000万元的艺术品在出险受损后,经过修复,投保人认为还值4000万元,但保险公司认为只值2000万元,双方只相信自己的鉴定,如果想要找到一个双方都信得过的第三方机构,可谓难上加难。而由此引发的另一难题则是,数目不小的鉴定评估费用,往往还会由投保人承担。“对于部分古董,根据古董的年代和日后用途,鉴定费用高达古董本身价值的5%。-2%,这让不少资金紧缺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这一次联合投保我们尝试了一种全新的鉴定评估模式。”吴文凯解释,此次六家艺术品拍卖企业和保险公司采用了联合推举专家团的方式,即由六家拍卖公司根据艺术品的不同门类,推荐自己最信任的鉴定评估专家,组成一个专家团队,并作为未来一个大型专家库的基础。这个专家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得到保险公司的了解和认可,专家团队人数不设上限。以后但凡涉及相关的鉴定评估事宜,都由专家团成员负责,鉴定评估结果也将得到双方共同认可。
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学东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太快,导致包括保险在内的配套体系没有跟上。艺术品市场引入保险是大势所趋,要想让保险和艺术品企业有更深合作,就必须加强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的作用。“AMRC刚刚和人保北京分公司签订协议,成为他们认可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主要是为画廊服务,做当代艺术品的评估,尤其是艺术品出事故理赔的时候,做出双方都认可的评估结果。权威的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在国内很少,尤其是保险公司和画廊、拍卖公司都认可的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更少,因此,必须鼓励更多权威的、市场化的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出现,这样才能推动保险和艺术品市场的融合。”
“联合投保是全新尝试,我们打造的这一平台也打破了常规,我希望在今年底,平台能够初步建立起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希望也能够在北京拓展这一平台,毕竟北京是诸多大艺术品拍卖企业集聚的地方。”但吴文凯也坦言,由于大艺术品拍卖公司不少已经单独做了相应保险业务,因此短时间内平台还是以中小艺术品拍卖企业为主。
北京商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