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很多企业家面临着“交接班”的重大课题。中国家具业也不例外,相比其他行业,家具企业的两代的交接并没有那么清晰。
第一代创业者筚路蓝缕,为家具业在“中国制造”赢得一席之地,而今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已开创的事业转化为品牌的交趾和使命,使之传承。他们和他们所培养的接班人,都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胸怀,才能在未来实现这个行业期盼的变革。
在IT、家电等发展更为成熟的产业领域,一些已经具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如联想、美的、华为,已经树立了“交接班”的典范或正在建立稳定的交接机制;厨电领域的方太,为家具业为数众多的家族企业提供了以个更为贴近的成功案例。借鉴其经验,将会获益良多。
一些家具企业也已经或正在进行自己的实践。虽无惊世之举,却也润物无声。归根到底,要交接与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经营实体、一份财产家业,更是责任、热忱、智慧、远见与信念。
对于中国家具业的第一代创始人来说,他们同样面临着,或者即将面临着这样的情况。他们的“盘子”也行没有那么大,但也是从一张台面、一条椅子开始的,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格外的珍惜之情,如何传承并让它更为壮大,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中国家具业的第一代创始人,大多在1980年代开始创业,现在大都已过知天命之年。他们的特点是理论程度低,但捕捉机会的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崇尚行动。凭借揣上耐劳敢拼,在一个家具根本不被重视的时代,他们以期不素的商业哲学和坚韧的市场战,将中国家具业代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代,并让家具在“中国制造”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这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守护,让中国家具业成为全盘西化的时代,少数保留着中国文化底蕴的产业。
与技术性第一代相比,家具行业的成熟度更低,目前这个产业和诸多企业正在面临苦菊和转型压力。虽然他们不缺乏激情,但在个人状态、知识结构、管理能力上,已经遇到瓶颈。
辛苦创下的事业,交给家族后代,还是职业经理人?
在中国许多行业,有活力、有锐气而且有操作能力的经理人和创业家,已经越来越集结成新的改变行业格局的力量,他们来自相当不同的教育、社会、商业背景,没有局限在行业本身。这一批人已经具有相当的地位和操作能力。
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的世界潮流毕竟不可抗拒。过度沉溺于家族制控制的企业管理思维,最终将企业带入一个停滞的陷阱,失去了最宝贵的人才资源。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兴起,最终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带入了越来越可以衡量和预期的理性时代。这是完成原始积累不久的中国家具企业提升自己结构和水平的机会。而且,这一代人视野比较开阔。看到了股权模式所催化的无穷商业创造力,而不能再忍受旧的以资源控制和权力垂直控制为唯一的模式,他们也决定不重复老一辈经理人的经历。
不过,中国家具业面临的一个尴尬,就是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不成熟,管理人才也很缺乏。长期以来的“内向”发展方式,使这个行业无法像其他产业那样形成职业经理人“跨界”自由流动的机制,而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内,整体素质偏低的职业经理人又流动频繁,反而不利于企业形成稳定的管理思路和体系。
近两年,这种局面有所改观,家电业的中高层职业经理人大举进军家具业,就颇为引人瞩目。顾家的第二代掌门顾江生,联手高级职业经理人、原美的副总裁李东来,正在进行一场标的为200亿的“豪赌”,也许是整个行业都在关注的“实验”。但这样子的例子,毕竟不多。大部分的家具业“第一代”,可能都会倾向于“子承父业”的传统交接方式。
据就正建材网了解在中国6万多家家具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家族企业。而这放到整个中国约500完家上规模的家族中,只是个小数目。按照世界的规律,家族企业第一代到第二代的成功率平均只有60%,这就意味着未来会有2万多家中国家具企业在传承的过程中遭到淘汰。【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环保家具网”;关注有礼,扫码送百万商机! 一起环保家具网交流群:6278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