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家具史,清代的宫廷家具以其做工精湛、用料考究而闻名,在吸收各地家具优秀技艺的同时发展提高,形成了清宫家具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在存世于今的清宫家具中,有很大一部分家具是受到岭南地区广东家具的影响,这类家具,用料考究,造型厚重,装饰风格华丽精美,中西合璧,具有着鲜明的广式家具的风格特点。
一、广式家具产生的背景
广式家具的产地在广州,广州是对外贸易的窗口,是中西文化折射的焦点。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南洋各处的优质木材及香料,首先要由广州进口,制造家具的原材料比较充裕,这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赋予了广式家具独特的艺术风格。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之后,进出口贸易隆盛,为外国文化和欧洲美术进入中原和内廷大开方便之门。当时,从欧洲输入的绘画、版画、金工、珐琅、玻璃等作品最先经过广州,再贡进内廷或流向各地大城市。其工艺技术往往首先在广州生根、开花、结果,再向各地传播。
广式家具对清宫家具的影响
广式家具为清代统治阶级所青睐,究其原因,其一,是由于广东是贵重木料的主产地,南洋各国的优质木料多经由广州进口,制作原料充裕。因此广式家具用料毫不吝惜,家具尺寸随意加大放宽,以显示雄浑与稳重;第二,当时西方正值文艺复兴后的法国路易十四、十五时期,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大行其道。西洋家具追求美观,因此雕刻多、手工多、镶嵌多、装饰性浓,更有很多极富想象力的造型,如女神像、天使像等。西洋风格给人以金碧辉煌和雍容华贵的印象,符合盛世王朝的审美追求,对处于对外贸易前沿口岸的广式家具产生了很大影响,借鉴了西方装饰风格的广式家具成为清廷主要家具来源;第三,清代中期,特别是到了乾隆时期,国内秩序稳定,经济发展,库藏充盈,使统治者有足够的闲情雅兴享受山水园林之趣。
从存世于今的清宫内务府档案中可以看到,在清代宫廷苑囿内,广式家具无处不在。为迎合清皇室追求奢华的审美爱好,清宫造办处专门设立了“广木作”刻意创新,满足清代皇室对家具的需求。
广式家具一方面汲取了中国传统的家具的风格,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家具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新款式,如博古柜、书架、桌、椅、凳、花几等,用材粗大充裕,木质一致,不少家具采用一木连作而成。其装饰雕刻技法上的特色是花纹雕刻深峻,刀法圆熟,磨工精细。其雕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建筑雕刻的影响,其装饰的花纹和纹样,不少是采用西法而成。如广式家具中大量采用西番莲作装饰,这种西番莲花纹,线条流畅,变化多样,可以根据不同器形而随意延伸,(图一为西番莲纹饰)如果装饰在圆形器物上,其枝叶多作循环式,各面纹饰衔接巧妙,很难分辨它们的首尾。
二、广式家具采用西洋工艺装饰技法
广式家具大量采用西方的装饰风格及技法,在工艺上,采用珐琅镶嵌、象牙雕刻、玻璃油画装饰,形成了一套广式家具独特的装饰手法。
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广东在第一时间接触到西方的先进的工艺技术,如当时的玻璃工艺,由于地缘优势使得广东地区输入了不少西方玻璃,人称“洋玻璃”。“广州人还利用进口玻璃的碎片回炉烧成玻璃器,同时也用本地矿石作原料烧炼成玻璃器,人称‘土玻璃’。”(杨伯达语)清宫造办处玻璃厂第一代工匠中就有广东玻璃匠在效力。玻璃油画由于其强烈的装饰效果,进入到了清代宫廷中,在皇家宫殿苑囿中极为常见。在清宫档案中称为“画片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