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不管是政府对LED产业的政策扶持,还是LED技术,中国LED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那一年,财政补贴政策集中在上游领域,下游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项目落地,导致了LED上游领域出现产能过剩疑虑,LED下游掀起了一股“LED热”的浪潮。也是在那一年,记者刚从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角色转换为照明行业媒体新鲜人。
在2011年之前,LED照明才开始在国内普及,在各大展会里,难免会看到LED灯的身影,但此前大多是设立LED专区,未能成为展会的主角,更遑论作为一个LED专业展来举办,作为世界第一大照明的广州光亚展也是如此。
2011年LED开始成为展会主角
2011年,是LED专业展崭露头角的关键年。在这一年,LED产业蓬勃发展,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公司重金打造LED展,并将其定位为亚洲最大LED展,LED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LED参展商占有大部分参展份额,虽然展会上并非都是LED产品,但参展商或多或少都有展示LED产品。此届展会上,LED产品覆盖了12个展区,展出规模达12万平方米,LED参展商超1500家,包括了LED上游外延芯片、中游封装、下游应用及LED组件等。
在第16届光亚展里,记者发现了参展企业和行业趋势发生了变化:
一、LED崛起。在2011年之前,LED照明产品还只是各大照明展上的小角色,仅设立LED展示专区,传统照明和灯饰才是展会上的主角。从2010年开始,以LED为噱头的展会越来越多,比如2010年的古镇灯博会首次主推LED 应用展,LED参展商数量占总量的30%,此后该展会的LED元素越来越多。而在光亚展,在各个展位上,参展商或多或少都有展示LED照明产品。
二、更多的LED企业站上舞台,参展商由国内外照明品牌扩大到LED上、中、下游企业。比起上一届,此届光亚展足足增加了1000多家参展商,新加入的“新面孔”大多都是LED企业。LED行业国际五大芯片巨头科锐、欧司朗、美国流明、日亚、丰田合成齐聚光亚展,国内LED芯片领头羊三安光电也参与到光亚展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
三、LED照明产品趋势发生变化,行业焦点开始从户外转向室内。此前,LED照明的发展趋势从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市场接受度较大的景观照明发展到获得政策扶持的户外公共照明领域,但在这一年,LED照明室内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即使是主推LED路灯的参展商,或多或少都有展示LED室内照明产品。这种特征在国内外照明企业都十分凸显,不管是GE照明、飞利浦照明、欧司朗照明等国际照明巨头,还是三雄·极光、史福特等国内企业都纷纷推出室内LED产品。
四、企业从卖产品转为卖方案,解决方案成为卖点。卖方案的参展商多数都是舍得花钱在情景展示的大中型企业,LED应用企业卖LED整体解决方案,LED芯片和封装企业卖具备自身特色的解决方案,强调服务。
五、参展商从产品展示转向体验式的情景展示。以往照明企业在展会上投入有限,一般以产品专柜展示产品为主。但在2011年的光亚展上不难发现,不少国内参展商通过各种模拟真实情境来介绍LED产品,LED办公照明、服装店照明、超市照明、家居、酒店照明再到隧道照明、工矿照明等情景式展示应有尽有。在2011年之前,情景展示也不算稀罕,只是进行情景展示的大多都是国外企业。
在2010年的光亚展上,国外和国内品牌的参展方式就非常不同,国外品牌几乎一致地侧重于情景展示,而国内企业则侧重于产品本身的展示。从2011年开始,国内照明品牌醒觉,开始大投入地进行情景展示,展位面积也越来越大,美的照明以584平方米的展位面积,成为此届展会上最大的展位,比上一届展位面积最大的飞利浦照明还要多200平方米。
六、行业业讨论的话题转向LED。每届光亚展的同期活动都非常多,此届展会举办的论坛由传统照明论坛延伸到亚洲LED照明高峰论坛,该论坛以“技术”、“市场”为线索,近50多位全球LED行业专家、精英围绕LED最新研究成果及市场运作策略发表真知灼见,此次论坛几乎场场爆满,可见行业的关注度有多高。
2012年成本和价格影响LED普及
第17届光亚展展会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参展商达到2600余家,展会共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35000名海内外买家参加。记者发现此届展会以LED室内照明为主,大部分参展商主打LED商业照明和LED家居照明,LED户外照明的份额明显减少。在产品品类上,参展产品以LED日光管、球泡灯、天花灯、筒灯、射灯等为主,此届展会的照明产品造型简单,以功能实用为主。 【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环保灯具网“;关注有礼,扫码送百万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