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建筑材料 > 灯具 > 18岁“门外汉”是如何成为灯具巨头?

    18岁“门外汉”是如何成为灯具巨头?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4-11-08 访问:

    夜幕降临,青岛的广场、绿地、山头、楼宇上的无数盏灯同时亮起,一时间呈现出另一种“灯火璀璨,流光溢彩”的动人之美。陶醉其中,内心涌起一种对创造这辉煌美景的无数照明灯饰厂商的敬意。

    林华生,浙江温州人,现在不仅是山东灯具行业龙头企业—青岛新世纪灯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还发起成立了中国灯饰共享联盟,用“共享者”的心态与同行共发展。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8岁就开始闯青岛的他,以独到的商业智慧和人格魅力展示了灯饰人的风采和“超级终端”的力量。

    “温州七分水、两分山、一分地,人口密度大,逼着当时的‘小毛孩’不得不开始做生意了。”回忆当年,52岁的林华生有着这番“幸福的感慨”。

    租辆“大金鹿”来青跑业务

    1979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18岁的温州人林华生怀揣着仅有的300元钱,毅然辞别父老,南下北上,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几经辗转,他来到了青岛。他也是最早一批闯青岛的温州人之一。

    18岁“门外汉”是如何成为灯具巨头?

    18岁“门外汉”是如何成为灯具巨头?

    “第一次来青岛就喜欢上了这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人不多,又容易打交道,有一种小欧洲的感觉。”林华生跟着亲戚走过全国很多地方,比如深圳、河南等,但是他最迷恋的就是青岛,就这样青岛成了他梦启航的地方。

    林华生的老家是温州乐清,那里机电比较发达。耳濡目染,他在青岛一开始做的生意就是机电生意,用林华生的话说,当时跟机器、电器有关的设备他都卖,大到庞大的机器,小到一个开关。

    一天3块钱租个大“金鹿”(自行车)骑着,住的是地下室 、防空洞,挨个工厂去登门“推销”,渴了买个西瓜吃,这是林华生刚刚创业的生活。“那个年代 ,青岛的企业已经很多了 。什么造纸厂、国棉厂、发电厂,我都跑过。”林华生回忆 ,“当时还处于物资缺乏 、供不应求的时期,不会像现在的推销员会吃闭门羹,因此,只要能吃苦、够勤快,赚钱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凭借着温州人独有的经商眼光和顽强的斗志,林华生几年间就把机电生意做得如火如荼,由此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4节柜台起步进军灯饰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华生接触了灯饰行业,他相信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是一个有着光明发展前景的行业。他做出了事业和人生上的一次重大决定:我要把灯点燃成“灯饰”。1990年,林华生在江西路上的星火装饰市场,从租赁的4节柜台开始了他照明事业的新征程。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做机电生意的时候,我观察到通过改革开放,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 ,他们在进行房子装修的时候,已经开始舍得投入追求灯的美感,这是我当时选择做灯饰的最初原因,后来慢慢地发现自己也很喜欢灯饰,因为灯饰卖得好不好,很多时候是考察老板对美和时尚的感知力。”林华生从灯饰中找到了自己不断追求进步的快乐。

    然而,做任何生意都有可能发生预想不到的事情。林华生从温州进的第一批货就出了问题,“我们当时找了一个烟台的货车司机从温州运货,本来三四天就到货,可是一个星期都没到,司机也联系不上。”林华生这下可急坏了,那可是20万元的货物 ,这些钱一部分是自己的血汗钱,还有一部分是亲戚朋友东拼西凑而来的。

    “难道是出交通事故了 ,还是出了别的问题?”林华生的柜台都布置好了 ,就等着这批货开张,急得他连续几天彻夜难眠。后来才多方打听得知这批货被司机运回了老家,几经周折才追讨了回来 。那次的经历让林华生长了一个心眼:一定要找靠谱的运货司机 ,对于不靠谱的司机 ,商家要联合封杀。

    “当时的生意很不错,在摆货物的时候,有一部分就被订走了 。”林华生说:“当时做灯饰的很少,进多少货,都能卖掉。”


    灯具 环保建材 环保灯具

    上一篇:全球顶级车用照明企业排名
    下一篇:照明厂家与商家频现僵局该如何解决?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