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建筑材料 > 灯具 > “雷府”: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雷府”: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4-11-08 访问:

    如果要拍商战大片,相信雷士照明绝对是一个极佳的电影素材。

    雷士照明,这个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民营企业,在创始人吴长江的带领下,已发展成年销售额近40亿元的上市公司。然而,就像圈内有人调侃的那样,想不通当初为什么取“雷士”这样一个名字,每隔那么几年,雷士照明就要上演一场“雷死人不偿命”的宫斗大戏。戏内的人,剑拔弩张;戏外的人,看得心惊肉跳。

    第一次,吴长江面临的对手是与他一路披荆斩棘、一同创业的两位难兄难弟;第二次,吴长江面对的是有着“VC教父”之称的阎炎和施耐德;而这一次,他面对的是雷士照明单一最大股东——信奉“老大哲学”的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

    8月8日,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遭公司董事会罢免,随后,一段关于吴长江助理被打伤的视频在网上流出,而双方的争执也到了看起来水火难容的地步。回想当初,王吴两位强者联手,谈笑宴宴地出现在公众面前,甜蜜而颇有霸气地宣称要将雷士做成一流企业;而如今,离两人的恩爱期也才短短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双方却撕破脸皮地大动干戈,在外界看来是一件颇为讽刺的事情。

    此次的雷士宫斗,纷繁复杂,若非熟知事件因果的人,恐怕难以单凭一言一事来评判整个事情的是非对错。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因各自的利益需求而结合,又因利益冲突而反目,王吴依然逃不脱这一商业宿命。

    吴长江:三家关联企业年利润超亿元,渠道公司销售远大于雷士照明

    在本次事件中,王冬雷指责真正的原因在于吴长江通过旗下三个公司在销售端转移大量利润。王冬雷宣称:现在,雷士照明如果不清除吴长江,最多只有12月到24月的寿命。在王冬雷看来,吴长江已经突破了公司的底线,并将掏空雷士照明。

    而从微信圈流出的一条关于“勿常将”的微信言论截图则显示:吴长江在雷士照明之外另有三家关联企业,这三家企业与雷士照明签了二十年的品牌使用权,年销售额在10亿元左右,利润约为1亿元。同时,吴长江将全国渠道整合在一起成立一家公司,将大家的利益捆绑,计划单独上市,而这家渠道公司不在雷士照明内,年销售额和利润远大于雷士照明。

    据了解,这位“勿常将”使用的是吴长江本人的头像,其所发言的微信群也是雷士照明的一个经销商微群。从此截图信息来看,证实了王冬雷面对媒体的回答所言非虚,吴长江不仅成立新的吴氏公司,而且其盈利远超雷士照明,这也难怪王冬雷会如此动怒,势将罢免吴长江了。

    若深爱,勿舍弃;若舍弃,请接受事实

    从目前来看,不少网友对王冬雷带人冲进吴长江办公室、手下人将吴长江两助理打伤一事颇为不忿。作为身家百亿的堂堂上市公司董事长,带人打砸自己公司的办公室,说起来颇有些荒唐可笑。生意场上,“以和为贵”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设想一下,双方的矛盾如果不是闹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大多是愿意坐下来以和平的手段来解决的。打人属于治安事件,自有公安机关来协调处理,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只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看,吴长江的这种利益输送的行为是否符合上市公司的规章制度?雷士照明董事会和大股东王冬雷是否能够容忍这种情况的发生或许更值得探讨。

    “好比一个人,自己开了一家店,后来,他把店卖了,新东家继续让他做店长。有一天,新东家觉得这个人已经不适合做店长了,要换人,但对方觉得这店是他辛辛苦苦一手创建起来的,死活不让换店长。你认为,从法理上讲,道理是站在哪一边呢?”一位在雷士照明曾就职多年的圈内人士做了这么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站在上市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有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诚然,在讲究人治的中国,国人对于创业英雄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在2012年那场宫斗事件中,吴长江就非常娴熟地打出了一张“悲情”牌,并借盟友王冬雷之力再度回归雷士照明。然而,今日的吴长江,已经将雷士照明的股份大量卖出,其手中的股份仅为2.57%。若深爱,请勿舍弃;若舍弃,请接受。对于吴长江来说,雷士照明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绩,离不开他多年来的辛苦付出,对于雷士照明那种深厚感情很难割舍,但既然卖出去了,就应该遵守既有的规则。天底下没有两全齐美的事情,得失都在寸心之间。

    而王冬雷则共投资了16亿多元收购雷士照明股份,占有27.1%的股权,成为雷士照明单一最大股东,站在他的角度,投入自然要求利润回报,对于他来说,让雷士利润流失的事情,是难以接受的。


    灯具 环保建材 环保灯具

    上一篇:雷士照明内幕未清LED企业投资需谨慎
    下一篇:广东LED产业规模持续扩大5年后洗牌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